臺灣綠氫研究的小巨人 逢甲律己寬人的忍者龜
甫於今年榮獲資深教學優良教師的林秋裕講座教授,不管學術研究或者行政領導,都是令人伸起大拇指,稱道一聲「讚」的師長。
大學時代學的專業是衛生工程(即現在的環境工程),早期衛生工程多半隸屬於土木系,逢甲當年比較特別,水質的分析實驗室設在水利系,因而林主任1976年進入逢甲是在水利系任教。林主任也是至今為止,本校唯一一位〝跨領域〞擔任過不同學院院長的師長。
提及林主任的研究專長,絕對是臺灣生物氫能領域的泰斗。1996至2000年間生物氫能研究方興未艾,林主任1997年前往日本參加一場「厭氧消化」的國際研討會,會中正好有人提及利用厭氧方式製造氫氣,令他想起曾指導一位早期碩士生所做的甲烷氣卻含高濃度氫氣的失敗研究。於是回台之後,林主任就改以氫氣的角度來整理論文。該論文投稿後,很快就被生物技術相關期刊刊登出來;在林主任300多篇發表的論文中,這是第二高被引用的文章。
2000年在他工學院院長任內,打算把上述的厭氧產氫技術商業化,乃找了化工系4位教授討論。當時吳石乙老師(前工科院院長)剛從歐洲考察生質能源相關之學術與研發單位歸來,對氫能在歐洲發展印象深刻,討論之下,與林主任的研究不謀而合,於是由林主任和化工系吳石乙、林屏杰老師為核心,「逢甲生物氫能」研究團隊就誕生了。
同年,學校在大工學院(今工程與科學學院)下成立「能源與資源研究中心」,這個堅實研究團隊不斷的招攬人才和擴充壯大,整合學校研發能量,成功爭取到經濟部能源局計畫,在校內建立生質能源工廠,成為國內外專家指定要參訪的重點對象。期間,團隊成功篩選本土產氫菌種,並建立固定化細胞技術,成功開發高速率產氫技術,所達到之產氫速率,迄今仍是世界領先紀錄。林主任帶領逢甲團隊,與亞洲產氫領域專家學者組成亞洲生物氫能協會,也代表台灣出席國際氫能總署氫能推動協定之生物氫能工作小組會議,並協助爭取在APEC中設立常設中心-APEC先進生質氫能研究中心,該中心目前仍由逢甲大學團隊維運。林主任不僅讓生物氫能成為逢甲亮點,也是臺灣第一,躋身世界領先之林。
2010年,「能源與資源研究中心」升格成為一級單位的「綠能科技暨生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簡稱綠能中心)」,不斷地進行研發、國際交流與人才培育,後起之秀朱正永、呂晃志和賴奇厚三位博士副教授,就成為研究團隊的骨幹。逢甲大學綠能中心,一路發展下來受到高度肯定,包括近期國家地理頻道與科技部聯手打造「科普新視界」介紹逢甲大學在生物氫能的實際成果影片,綠能中心在臺灣與國際都佔有一席之地。
生物氫能研發團隊始終跟隨林主任腳步前進。不管是吳石乙前院長或年輕一輩的三位老師,他們和林主任長年相處,亦師亦友的合作情誼和革命情感,更知道林主任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和習性。吳前院長心目中的林主任是個工作(研究)第一的人,總是謹慎、細心處理每一件事。年輕時比較嚴肅,隨著年齡增加,親切度也一起成長,林氏幽默也是很特別的,充滿機智,聽的人需冷靜才能體會。
從碩士班開始跟隨林主任的賴奇厚老師,除了當兵與赴國外任職外,和林主任共學、共事近20年。對老師一路提攜和照顧更是點滴在心,賴老師眼中的林主任嚴格強調學習態度與學術倫理,嚴以律己,以身作則。但對待學生平易近人,看似嚴肅的外表下,其實時時關心著屬下與學生,也盡力的支持年輕後輩,給予歷練的機會。
個子不高,總是目光爍爍的林主任,平常以健走和氣功做為養身運動,隨著年紀漸長,研究精神不減,但原本工作第一的模式,慢慢轉回家庭生活,與師母互敬互愛,一家和樂,現在重心更轉移到孫子輩身上,師母一聲、孫子一句,「阿公疼孫」滿足感不下於看到漂亮的研究數據。
除了研究夥伴和學生外,擔任林主任左右手多年的簡淑碧秘書,私下稱呼主任為「現代史懷哲」,林主任2015年受聘擔任越南孫德勝大學(Ton Duc Thang University, TDTU)講座教授,眼見該校資源匱乏,他不僅盡個人最大努力支援、協助該校建置實驗設備,同時積極引介該校優秀師資到逢甲進修,為教育奉獻不分國界。也由於多年同事,簡秘書更發現林主任是個侍親至孝的人,主任自己父母早逝,但對岳父母照顧,不下親生子女,直至現在,只要年事已高的岳親北上臺中,或者需就醫看診,他一定親自接送,這也是對家中晚輩最好的身教。
林主任將人生最精華的歳月,奉獻在逢甲的研究、教學與行政,是學術研究的小巨人,也是值得後輩敬佩、學習的好模範。在校園中動作敏捷,笑容靦腆,貌似可愛的「忍者龜」,不必懷疑那就是我們綠能中心的林秋裕主任。可以大方的向他問候,說聲:逢甲有您,真好!
分享: